发表时间: 2020-05-29 17:31
前言
非遗手艺,作为世界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它承载着生活智慧和地域审美特征。这种极具生命力的静态文化力量,对于平衡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生活意义重大。沉浸式和交互式的非遗手艺体验项目,作为文化旅游项目等经济形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文化内核,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文化品质和层次,从而实现人类旅游体验的本真性。
王星记制扇、叶国珍南宋官窑、西湖绸伞、天竺筷,一个个响亮的非遗手艺品牌以及一位位“手艺人”的传奇故事无不唤起人们对这些杭城“活化石”的崇敬之意和向往。《杭州非遗手艺体验之旅(双语)》将带您聆听杭州非遗手艺的动人故事,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领你深度体验多样化的奇妙世界。
2005年杭州市第一家专业展示南宋官窑瓷的民营艺术馆——杭州萧山南宋官窑艺术馆于正式落成。南宋官窑艺术馆一直遵循“藏宝于国、藏宝于民”的建馆主旨,团结广大的陶瓷收藏爱好者,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品牌渊源】
南宋官窑千年绝技失传八百多年前,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为了宫廷用瓷,征召全国最优秀的制瓷技匠,自建官家瓷窑,史称南宋官窑。南宋朝廷对制瓷技艺保密,南宋覆灭后官窑被毁,历史文献记载仅是南宋官窑作品特色的只言片语。
对南宋官窑四大特征,叶国珍从研究紫口铁足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分析试验。前前后后选用了十多种辅助材料,通过上千个配方试验与调整,72道制瓷工序的优化与提升,2000多次品质特征窑烧试验。
传承和创新使南宋官窑瓷器恢复成功,轰动了陶瓷科技界和文物考古界。收藏家评价叶国珍的作品是南宋官窑品质和青瓷艺术精华相结合的结晶品,是现代南宋官窑的经典之作,称他为中国碎瓷王。
四十多年来,叶国珍一直视瓷如命,他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杭州名闻天下,不仅仅因为有西湖,还有国之重器——南宋官窑。”
【文化万花筒】
1. 瓷器文化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制造和使用陶器。在公元2世纪的汉代末期,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瓷器烧造是一门“泥与火”的艺术,它和国家当时的经济实力、社会思潮、文化心态等有关。瓷器上的绘画与装饰,不但折射出统治阶级与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倾向、艺术品味和审美兴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风与生活习俗等现象。北京大学原国文系教授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民国)中曾感慨道:“瓷虽小道,而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
2.青釉文化
俗话说:“一幅好画,三分在画,七分在裱”,这同样适用于陶艺。唐代,青釉烧制进一步成熟,被盛赞为“千峰翠色”。宋代时创烧的粉青和梅子青状如青玉,将青釉瓷器推向巅峰。
所谓“青釉”,其颜色并不单纯的指纯粹的青色,而是泛指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这些颜色中也泛出一点青绿色的颜色。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就有提到过:“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
3.冰裂纹瓷文化
冰裂纹原是瓷器烧制中出现的缺陷,但在宋人眼中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残缺美。观宋代的名瓷,不管瓶、盘、洗、碗,在其釉面上,往往散布着长短、深浅纵横的冰裂纹。它们不仅是丰富的装饰,同时还能给人以一种听觉的美感,似乎听到了小巧洪亮的冰裂之声。(百家号,2018)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19YB57
课题名称:杭州非遗手艺体验之旅(双语)
课题负责人:黄慧
课题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