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16 16:42
在2019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出家当僧人,当得像狗一样》,这一篇文章当时阅读量达到了3.9万。
那时有好多出家的僧人,在看了文章后加我微信,给我发了信息。他们感叹文章当中所说的内容,令他们感同身受,他们也认为,寺院底层的僧人在现实当中,就是像文章所说的那样。
但在发我信息的众多僧人中,有一个僧人的信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跟我讲到,他是某某寺院的出家僧人,是因为看了这一篇《出家当僧人,当得像狗一样》的文章后,想到加我的微信。
他很感叹他自己出家之后的遭遇,在寺院所经历的种种场景,真的跟文章当中所说,并没有多少区别。他和我讲,他很快就不会再是出家僧人了,因为他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一个月之后他还俗,然后改信基督教。
我当时听到他这么说挺震惊的,也劝他这个事情一定要谨慎。离开寺院可以,还俗也可以,但没有必要放弃对释迦圣人教法的信仰。
但在事后我也很能够理解,这位出家僧人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正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可惜在现实当中,往往有太多的修学僧人和居士,在一听到这个事例的时候,更多的只是会纷纷指责,这个出家僧人怎么的没有道心,怎么的对不起寺院,怎么的对不起剃度他的师长等等等等。
但很少会有人用心去想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一个来发道心出家的僧人,在寺院住上几年之后,要选择放弃释门信仰了!如果不是别人做出来的事情,让他彻底寒心了,他会这么做吗?
对于这个僧人所说的这番话,我很能够理解,并且是发自肺腑的理解。因为在我写《出家当僧人,当得像狗一样》这一篇文章时,那几年我正好经历到了,不少僧人和居士,极为丑陋黑暗的一面。
也正是因为这些僧人和居士,他们对我所做出的种种行为,令我深感极度诧异,我万万没有想到释门修学的人,竟然也会这么的恶毒,甚至是歹毒!
也正是因为他们,让我彻彻底底感受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叫人心险恶!
所以当我听到,有人对我说,信佛的人那都比较善良时,我便要回复他一句,这不一定。因为有的所谓信佛的人,他们恶起来,比不信佛的人还要歹毒好多倍,甚至几十倍。
也正是因为那种经历,我那个时候就有很明显的感受。如果我不是对释迦门中古圣先贤教法的强大信心,换成他人有这种经历,可能就要放弃信仰,甚至可能还要改投他教!
当然邪恶的僧人和居士,那也是释家修学人当中的一部分而已。在释家修学人当中,还是有不少的僧人和居士是善良的。但遗憾的是,在这个人心不古的时代,这样善良的修学人,并不是特别多。
因为现在的寺院,早已不再是古时候的寺院,现在寺院的风气,纵然和民国时期的寺院相比,也已截然不同。
就像前几年还俗的北京大学高材生柳智宇,他在最后做出还俗决定时说到:“我真的没有地方可以去了,没有一个理想的去处,也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到我。”
真的很少有人能够理解那时出家为僧的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毕竟人和人之间,感同身受是很难的。但我在这里不得不说,那时柳智宇的确是有很强烈的,想要好好修学的出家道心。可惜他那时没有碰到真正的善知识,以致于一路上这样走过来充满艰难,不得不被迫还俗。
柳智宇曾讲到,他在寺院参与《南山律典校释》的出版工作时,这项工作他做了三年,这三年的工作,令他明显感觉被透支,以致身心俱疲。后来书籍终于出版,他感得此生无憾,却又觉得迷茫。
正如柳智宇他说的:“当初我放弃走数学的道路,是因为它让我感觉孤独。越来越抽象,脱离真实的生活、生动的人群,而此时的研究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做律学的研究工作,让柳智宇感到孤独,因为这种研究工作,不能契合他追求修学的点。加上他曾经很长时间坚持过午不食,结果却身体受不了。但是过午要吃东西时,作为受了比丘戒的他,又感到“背着很重的枷锁,觉得天天犯戒。”
研究戒律多年作为出家僧人的柳智宇,无法做到比丘戒律中的条条框框,与其承受这样重大的压力,他决定换一种方式。正如他所说的:“我觉得既然不能完全做到,还不如换一种方式让我更心安理得。”而他所说的这些话,恰恰证明了他对戒律的尊重,这绝不是那些沽名钓誉,为追求体面而受戒的人,所能够体会到的。
在《九派新闻》中说到,2022年1月,柳智宇还俗时,他只感觉云淡风轻,整个人都轻松了。《九派新闻》中还写到柳智宇认为:“相较于学校,寺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在《鲁南播报》中也说:“柳智宇在接受采访时称,公司比寺庙好多了,他坦言社会人比和尚好相处。”
本幻写这一篇文章,也只是想提醒修学的人,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别人没有道心,如何如何怎么的不好。其实一个真正有道德,有涵养,有素质的修学人,是不会眼睛总盯着别人的缺点看的。一个眼睛总爱盯着别人缺点看的人,不过是他自己内心肮脏的显现而已!这类人看不到他自己的缺点,却总能够看到别人的缺点,无怪于久沉生死苦海不得解脱。
生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的修学人,如何让自己以轻装上阵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修学,而不是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艰难困苦的在爬行。这是每一个想真正想修学解脱的人,值得考虑的问题。此生修学是要解脱的,但你不去解不去脱,反而拼命的往自身添加枷锁,那终究是在南辕北辙。
但是一贯以添加枷锁为修学用功的人,又怎么能够知道修学解脱是需要解和脱的呢?此理非亲近大善知识言教决定不能也,是故我无限崇敬明朝空谷足音大善知识袁宏道先生《珊瑚林》著述,若非先生慧力,本幻亦恐深陷山重水复疑无路,而不得柳暗花明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