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郎世宁:清廷画师的传奇人生

发表时间: 2019-08-04 18:13

郎世宁:清廷画师的传奇人生

在许多清宫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位身穿朝服的西洋人,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正三品。他就是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一、康熙时代⁣: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他与大家一起,在一所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冬天严寒,画师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们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平安春信图》 故宫博物院

二、雍正时代: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他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雍正皇帝对于这位洋画师的作品十分赞赏,曾经对一幅人物画的图稿做了如下评语:“此样画得好!”

郎世宁——清朝皇帝行乐图



正月观灯

一管纤毫旧未呵,待题正月恰正歌。

人生颇喜披袭冷,又被春灯过眼波。



二月踏青

万物将期草木溶,取来蘸取杏花中。

嫌君图卷层峦少,不会遍山灼灼红。



三月赏桃

天地多情且复苏,寻青踏马意多徐。

相逢就借东君便,一咏一怀正当涂。



四月流觞

诗情新媚更诗余,便伞褶裙总晏如。

群卉亦知朝节气,同人缓缓过长居。



五月竞舟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六月纳凉

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烟光嫩不含。

得便画舲听雨去,诗怀夜宿到吴山。



七月乞巧

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孙河鼓星。

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

八月赏月

壮月江潮久不平,何为驱扇画流萤。

我来即是弄潮者,几个中年不靡声!



九月赏菊

天地才生颜色老,人间诗客倍春思。

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峦竟不归。



十月画像

金风待振秋蝉咽,玉露樊笼都唱歇。

谁种无声菊满山,使之焕发于朝野。



十一月参⁧禅

寻山老道韵颇如,笔致萧严待客诂。

既在人间蛰守久,转承意兴竟全无。



腊月赏雪

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

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

“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三、乾隆时代:

雍正在位13年,由乾隆继承大统。乾隆皇帝雅好书画诗文,在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所以从康熙时就入宫的画家郎世宁仍然得到重用,成为宫廷画家中的佼佼者。乾隆登基时年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

郎世宁身为宫廷画师,将乾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画——战争的场面,壮观的狩猎,喜庆宴会等。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为“哈萨克贡马图”,整个绢卷轴中笔触挥洒自如,景色生动逼真。

郎世宁⁣——高宗帝后像




高帝‫



皇后

原存圆明园的“乾隆及后妃图卷”,为郎世宁等宫廷画家所绘。画卷上所绘的13位人像,均为头戴冬吉服冠、身着冬季龙袍的半身肖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大幅全身朝服像,如出一人手笔。尽管服饰稍有变动,而面庞神态则一模一样,从绘画技巧及设色风格着眼,应均出自宫廷画师郎世宁之手笔。据了解,乾隆帝后及11位妃嫔肖像画卷,系专供乾隆皇帝玩赏,而不是画给外人看的。

1766年,郎世宁去世,年78岁。丧礼备极哀荣,葬于城外数公里御赐的一块土地上,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高年教士永远怀念。郎世宁死后被赐予侍郎之衔,在总计536卷的《清史稿》里,对他的全部记述是:“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转自:易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