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6 14:04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
重要指标
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肥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疾病
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中国的肥胖患病率也在迅速上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20年)》
显示
我国成年人中超重或肥胖者已过半
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
肥胖是多种并发症的公认危险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骨关节炎等。儿童期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按照现行标准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应在
18.5~23.9 kg/m²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
体重单位:千克
身高单位:米
BMI在18.5 kg/m²以下
则属于体重过低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其他因素
出现体重大幅下降
低于标准体重的90%时
即称为消瘦
人体的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会出现明显的衣服变宽松、腰带变松、鞋子变大,及皮肤松弛、骨骼突出等表现。消瘦与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骨量下降等相关,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总之要牢记
体重过高或者过低都对健康不利
那怎样的体重才算是健康体重呢?
不同人群健康体重的标准
01
孕妇
对于孕妇来说,应在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妊娠前体重应保持在18.5 kg/m²≤BM<24.0 kg/m²。妊娠早期的体重增长值范围应保持在0~2.0kg范围内,中期和晚期应保持在0.26~0.48范围之内。
02
儿童青少年
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可使用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提供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BMI界值来判断。应确保孩子长高同时,控制体重增速,让体重与身高协调,所以,应更注重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动态管理。
03
成年人
根据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18.5~23.9kg/m²为BMI适宜范围,24.0~27.9kg/m²为超重,28.0 kg/m²以上为肥胖。
04
65~79岁的一般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0.0kg/m²~26.9kg/m²,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BMI可以略高,在22.0kg/m²~26.9kg/m²之间为宜。老年人不宜采取极端减重或增肥措施,关键在于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或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看完这篇文章
算一算你的BMI在哪个范围吧~
记者建议大家
不要盲目追求减轻体重
而是要合理地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转自: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 义乌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