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7-29 10:13
齐淑芳用自己的艺术人生诠释了坚持与奋斗的精神,从16岁起的京剧新星,到在美国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再到重返祖国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她的故事令人感动不已,快来看看她是如何乘风破浪、闯出一片新天地的!
一段感人的故事总是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就拿齐淑芳这样的一个故事来说,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将奋斗和坚持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齐淑芳虽然生在东方大国,但却抛弃了自己的祖国,她在异国他乡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她的艺术人生中,齐淑芳一直将创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她的一系列作为也印证了这一点。
齐淑芳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所取得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勤奋的父亲和那早早逝去的母亲。
1990年,齐淑芳与丈夫龚国泰感情破裂,最终分道扬镳。
此时的齐淑芳只能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回到美国,而她那种独立又勇敢的精神也让她坚信自己可以重新闯出一片天地。
其实早在1963年之前,齐淑芳就有了这种独立又勇敢的精神。
16岁那年,齐淑芳就因为自己出色的京剧表演技巧备受大家喜爱,而这也让她父亲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齐淑芳的父亲也是一个非常疼爱自己女儿的人,在妻子去世之后,他将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齐淑芳身上。
于是在齐淑芳的身上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希望女儿可以成为一名顶级的京剧演员。
此时的齐淑芳并没有让父亲失望,而是用自己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舞台表现能力成为了京剧界中备受瞩目的新星。
久别重逢之后,人们往往会惊讶于对方身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1963年,齐淑芳随上海京剧团赴欧洲演出,将芭蕾舞融入京剧,取得成功。
作为舞台上闪亮的那颗星,齐淑芳光彩夺目,在观众和导演眼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时的齐淑芳早已不再是那个天真可爱、头戴红绸缎帽子、脚穿布鞋子、穿着蓝色长衫裙的小姑娘。
而是成为了一个优雅大方、举止得体、容光焕发的东方佳人。
这时候对她最为惊艳的地方不再是舞台上精湛的表演功力,而是将东方和西方艺术精髓融合在一起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价值。
齐淑芳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并不是偶然,在16岁那年就已经给父亲带来过无限惊喜。
因为在《白毛女》这出戏中,16岁的齐淑芳将“女儿”这一角色诠释得十分准确。
在家长被国民党杀害后,女儿被迫出卖母亲,并最终也在病中离开人世。
饰演女儿一角的齐淑芳不仅在外形上做足了功课,还将其母亲所受到的磨难以及内心世界都表现得十分立体。
而正是这种优秀且超越年龄界限的表演能力吸引到了众多人的目光,包括了电影导演王洪亮在内。
1968年,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饰演“小常宝”一角,广受好评。
当时正值“文革”时期,很多人纷纷上街批斗革命烈士常香玉。
而常宝就是靠着自己机智勇敢救下“二师兄”这一行为将常香玉从人们唾弃中拯救出来。
而此时的常宝已经不再是由众多演员组成的形象化角色,而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真实人物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也得益于齐淑芳超群且超越年龄界限的表演能力,使得电影中最受大家喜爱和敬重的女性形象焕发出新生命力。
回到美国之后,虽然生活并不如意,但在齐淑芳身上却看不到任何一丝消沉与颓废。
与黄博文合作成立“京昆艺术团”,推广东方戏曲艺术,并将芭蕾舞与京剧相融合。
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初父亲对她所寄予厚望,也正因为这种勤奋努力、勇敢独立的性格,使得她走上了事业成功女性之路。
2008年,她重返祖国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并获得第五届“文华奖”特别贡献奖提名。
然而此时的齐淑芳却表示自己无意恢复东方大国国籍,并称自己在美国过得很幸福快乐。
此番言论立刻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并有网友称其为“卖国贼”。
然而很多人却并不知道背后隐藏着怎样复杂且曲折的故事。
一个是远离故土,在异国他乡打拼多年最终成功回归;一个是艰难岁月中坚持不懈最终在美国立下大功劳且坚决不愿回国。
看似简单直接背后却隐藏着极为复杂与曲折之处。作为艺术工作者,她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生活与创作环境才对。
2001年,齐淑芳获得美国“国家传统艺术成就奖”。
当时美国总统布什夫妇在白宫为其举办了隆重晚宴,并称赞她为“东方女性偶像”、“美国精神象征”。
其实齐淑芳能够获得美国如此高规格与殊荣对她来说并不意外。
因为在美国20多年里,就任何一个困难或挑战来说,她都始终怀揣着乐观向上与勇往直前的态度去面对与解决问题。
就拿1988年带领团队远赴美国演出来说,在语言不通、生活拮据等重重困难中,齐淑芳依然怀揣着梦想前行,并从中寻找到快乐与幸福。
正是这种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撑下,使得困难终究不会成为阻挡前行之路上最大障碍。
同时也因为如此坚定与执着,在2008年时也终于找到了回归祖国的机会与缘分。#坚持
此时的她虽然早已年过不惑,但却依旧保持着曾经舞台上那优雅大方、容光焕发之模样,在人们眼中闪耀着耀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