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大地坚韧之美:青年艺术家罗誉个展震撼来袭

发表时间: 2024-09-08 14:49

大地坚韧之美:青年艺术家罗誉个展震撼来袭

9月6日,大艺博FREE计划青年艺术家个展项目“迈进这片土地——罗誉个展”在广州非空间启幕。展览呈现了罗誉近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绘画系列作品,探讨了“人”这一永恒母题。

罗誉来自于云南曲靖,自2019年自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以后,便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开启了他在人物绘画上的艺术探索。本次展览的名称来源于艺术家本人的一句原话“人屹立在尘土中,迈进这片土地”。这句话不仅仅体现了罗誉作品中以“人”作为他永恒的创作母题,还包含了人和土地、和脚下这片生存空间的关系。

罗誉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人与土地,不只是对生存空间的衡量,也是对人类本身与社会发展路径的追问。土地在这个系列的作品中是交互,是人与人交互,人与这个社会的交互。人在这片土地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也是在作品中所需要呈现的。不一定全是美好的,如同我们的生活一般。

近年来,罗誉的油画创作一直围绕着“人”这一命题展开,本次展览带来的便是他近年最新创作的人物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个体与群体两个系列,两个系列并非截然不同,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关系。

在个体系列中,罗誉通过放大和物化人物的形态,展现了社会在个体身上留下的深刻印记,以及个体情感在画布上的自由流淌。而在群体系列中,他则集中呈现了某种共通的社会状态,狰狞与平静、痛苦与惊愕交织成一幅幅复杂的社会景观,既是对时代面貌的镜像反映,也是对内在情绪的物化表达。

罗誉个体系列作品

谈及个体系列,罗誉表示:“个体系列是对局部的表达,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状态的展现。可以看到我的局部系列是没有任何头的,我只是描绘躯体,因为我不想过多地让人们通过五官或面容去先行代入,而是抛开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五官的想法来表达这一些人们的日常状态。这些状态其实很多时候它并不是那么唯美,它更多的时候其实会相对的比较散漫,或者比较不健康。其实,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对应的,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永远是非常美好的,但我们的任何不美好的时候,难道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应该面对的吗?我想真实地面对这个世界,也想真实地去展现这个世界。”

在罗誉看来,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会最直观反映在人的状态与人们的行为中。挣扎、疲惫、焦虑、兴奋等等状态,往往对应着微观中某一个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不是突然之间凭空产生的,往往是某些在社会中长期所处的角色身份或情绪状态所造成的。

罗誉 《地》 120×150cm 油画 布面 2024

“它并不是说我描绘一片泥土,上面几根草、几棵树,而是我描绘了两个人在一个空间中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但我取名为《地》的根本原因是,我希望这个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是像大地一样的坚韧,也是我想呈现的人的品质,像大地一样坚韧。这两个人物其实她们一点都不唯美,她们是骨骼嶙峋的,是整个展览当中最硬的两个人。”罗誉向记者介绍被选为展览封面的一副作品《地》。

罗誉补充道:“两个人物我还选择的是女性,因为往往传统的观念当中会认为女性是个相对柔软的群体,但我也希望通过这一种巨大的反差,柔软的人展现出来的力量和坚韧感来表达我对人的一个期待。虽然它取名为《地》,但它的根本还是描绘人的特性,我希望的画面就是非常坚韧不拔,像大地一样的坚韧,像两块石头屹立在土地之中。”

关于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罗誉告诉记者:“我最真实的想要呈现的情感是坚韧,无论这个社会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无论你在这个社会中所表达、所扮演的角色或者社会地位,人还是得坚韧。我很喜欢很有力量的一个词:活着。活着是这个世界上最坚韧的词,活着才会有所有的事情发生,而活着它的内核其实就是坚韧。”

“我们可以从个体中照见自身,也可感受群体所传达的力量。”罗誉笔下的“人”并不指代任何具体的个体,而反射了当下生活中每一个个体的时代面貌。他通过这些有意图的画面,想要探索人在社会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并希望作品如同镜子,可以照见自身,可以激起大家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审视与感受。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叶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