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2024年武夷岩茶的挑战与机遇:同质化与市场混乱

发表时间: 2024-04-15 22:40

2024年武夷岩茶的挑战与机遇:同质化与市场混乱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武夷岩茶的‎茶农,是最没有忧患意识的一类人。

这一切,源于武夷岩茶上行太快,‎快到大家都忘记了身处微时的滋味。

这些年,好茶山属于稀缺资源,年年都不愁‮卖,很多茶客死守着这片山场的新茶出来,哪怕等到地老天荒,也不会转头去买别家的茶。

于是,山场主们还如同以往那样慢工‭出细活,用雕花的方式做茶,冷眼旁观着

当时,大家会觉得这样的做茶态度极为诚恳,有茶人的情怀,有匠人的精神。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各种卖茶直播间开起来了。

而且体验成本很低,一泡茶也卖。

大众的选择多了,意志力守不住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誓言被打破了。

等一个月可以,等半年可等不住,要断粮了。

在太平盛世,坚持原则,做自己,是条正途。

而僧多粥少时候,只能靠抢。

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到食物。

《2》

马上要做新茶了,有茶农跟我说,今后年要把做茶方式做一下调整。

怎么调他没有具体说,估计是不想暴露商业机密。

但无论作何改变,我都为他点赞,所谓变通,变了才能通。

想来,他已经意识到了市场传递出来的危机。

做茶慢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别人都冲在你的前面。

认真做茶的态度与高速运转的市场有些格格不入。

可能有茶友说,你完全是在双标别人,一方面要别人不理世事,专注做茶,另一方面又要人家放弃原则跟上节奏。

其实,这两者放在一起并不矛盾。

当残酷的行情现实摆在面前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要求自己又快又好地把茶做好呢?

殊不知,别人在等同的时间里,付出了比你更多倍的思考和努力

别人能做好,而你做不到的时候,一切解释都是枉然。

市场是残酷的,它只看结果。

《3》

另外有个年轻的做茶人,我同他认识多年,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起来。

年轻人颇有思想和干劲。

他一边感慨岩茶的好时‏候过去了,一边积极地想着改变和突破。

刚开始做茶时,作为年轻一辈的他,喜欢模仿,跟着前辈们的脚步行进。

随着时间推移,他思想日渐成熟,他觉得,很多武夷山人的目光短浅,只想短时间敛一波财。

市场上
一旦有什么茶好卖,大家都一哄而上,跟着做什么茶。

比如蜜桃香肉桂,比如嫩采做熟的茶。

违反常理做出来的岩茶经不起推敲,它们可能拥有某方面比如香气或是滋味上的特长,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

已经有不少茶友发现市面上很多岩茶闻起来是臭的,喝起来又没有这个臭味。

这就是熟过头的岩茶。

有人反驳说,喝起来是香的就行,臭豆腐也是闻着臭吃起来香。

这种人的逻辑真是可笑,“闻香”可是岩茶审评、品鉴里的重要一环。

真正做得好的岩茶,根本不需要牺牲‪盖香去保全茶汤里的香。

这种态度不真诚的岩茶,迟早会引起大众的反感和唾弃。

《4》

武夷岩茶,最讲究气息的清澈纯净。

前几天,‎山东的一位茶友来吐槽,说现在市面上太多的岩茶工艺都不达标,喝起来总是一股子馊味、青味。

这就是没有把茶做透的原因。

在人人都把茶做熟的氛围之下,你得坚守信念,把青做透、把香做清晰。

找准这个点位很难,增一分则熟,减一分则青。

最难把握的就是要转熟又不转熟的临界点。

正因为达不到,很多人索性放弃,寻求投机取巧的捷径。

如此便让市场有了那些品质底下、香臭不分的岩茶。

年轻做茶人说,正统的岩茶做法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和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我们不应该轻视老祖宗的智慧。

要知道,当年铁观音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走传统正味的路线,为了追求青感、鲜感,改用“消青”、“拖酸”的方式做茶。

刚开始确实反响不错,但是新工艺做法的铁观音经不起长时间考验,很快就弊端显露。

《5》

跟几位茶农聊完天,我觉得他们依然保有做茶的那份热诚。

并没有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现在低迷的行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成不骄,败不馁。

成事在天,破局在人。

无论是改变调整工艺,还是回归正统工艺,说明他们针对现实情况,都代入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正如他们所说,为今之计,只有把茶做好。

《易经》有云:“元亨利贞”。

一切的亨通与得到利益,且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

越是迷茫之时,越要看清自己能做的事,切不可再急功近利。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