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0 19:1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冷军老师,小姜托我给您带句话,她确实对不起您,但她不会再回来了。”
2010年3月份,在武汉一家画室,一个蓬头垢面戴着眼镜的男人失落地张望着空屋子。
不了解情况的人看到男人如此落寞的样子,还以为他的爱人抛下他远走高飞,但对画家冷军来说,模特出走比爱人远走还让他心痛。
他仅是出差一个月,模特便趁机离开了,当天晚上冷军给小姜打去好几个电话,只有最后一遍接通了,对方不耐烦的说:
“老师,我是真受不了一站好几个小时的工作,我已经离开武汉了,你也别再叫我回去了。”
因为受不了做模特一动不动的枯燥和乏力,这个叫小姜的姑娘毅然决然的辞掉这份工作,可她想不到,八年后那张画着她肖像的作品居然能卖出7000多万。
2018年,由超写实画家冷军所创作的肖像画《小姜》以7015万的价格成功被拍卖;
这不是冷军拍卖价最高的人物肖像画,也不是他画的第一幅和最后一幅肖像画,它更大意义体现在《小姜》这幅作品确实来之不易。
这幅画作看起来逼真且活灵活现,它如照片一般呈现了整个作品的细枝末节,却又比摄影作品更具灵魂;
画的逼真从来不是冷军画作的最大优点,更重要的是在逼真的画里还有他自己的情绪态度表达。
不同于其他人物肖像画,《小姜》要耗费冷军更多的心血。
在前面几个月里,冷军刻画了小姜的面部细节,一直到小姜离开前,他整个创作进度还不到30%,创作期间冷军曾到北京参加一场活动;
他一走就是一个月,可等他回来时,模特小姜早已不知去向。
还是小姜托朋友给冷军带去口信,她说她受不了一天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工作。
小姜离开的坚决,冷军知道他无力挽回,只好另寻他道,迫于无奈,冷军不得不找来一个假人;
给他买了和小姜同款的衣裤,把假人摆出和小姜一样的动作,再靠着脑海里印刻的小姜的形象,他终于完成了这幅肖像画。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不免好奇,既然模特离开时创作进度还不到一半,为什么不放弃这幅画再找模特作画?
在大多数人看来他所画的模特看起来也没有奇特之处,这样的人岂不是一抓一大把?
可对冷军这样的大画家来说,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模特非常不容易。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卖出高价,不单单是画的好,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模特选的好。
除了小姜这幅画以外,冷军还画过《小唐》、《小罗》、《小雯》等,他所选择的模特大多都是远看普通,细看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在2004年之前,冷军的画作对象通常是景或物,后期选择走上人物画像之路并不是因为他画的景和物不出彩或卖不出高价;
相反他在2004年卖出的一幅风景画当年售价20万,但在15年后却以4370万的价格拍卖落锤。
此外,他还画过一幅劳动人民的手套,并取名为《手相》,那一幅画也卖出了690万。
一幅作品动辄成百上千万,冷军作为一名画家,对他作品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的一面。
有人说他画的虽然逼真,但也仅是逼真,既然如此,这跟摄像作品有什么区别?在这些人看来,冷军的画拍卖出高价完全是商业炒作的结果。
但还有一些人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冷军超写实的画作风格就是他的特色魅力,但和照本宣科的复制不同,他的写实画里有灵魂,那些被拍下来的照片不能活,但他的画却可以活。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幅拍卖价高达4000多万的风景画,乍一看就是一堆建筑垃圾中夹杂着彩色的儿童玩具,可就是这堆“垃圾”,蕴藏着对生命的惋惜。
他的创作灵感是当年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坍塌事件,但是由于施工方偷工减料,导致大楼在几秒钟轰然倒塌,有多个孩子死在了这场事故中。
所以你看冷军的画,从不是一眼就看得清看得透的。
伴随着批评与赞美,冷军这名画家也越来越为人所熟知,以至于到后期他的每幅画作都受到画商的争抢,说他们是千金难求也不为过。
和其他画家相比,冷军还有一个突出的创作特点——慢。
老话常说慢工出细活,冷军的创作也完美印证了这句话的真理性;
即便是一天连轴画上十个小时,他画一幅作品最少也要几个月,有些作品的创作时长甚至达一年以上。
可他最后呈现出的东西往往是简单的,当然简单背后的复杂转换就是他作为画家的强大功力。
画一副手套能让人看到针脚,画人物像能让人看清皱纹的走向,冷军就是这样一个细到极致的人。
不同于其他人先搭整体再填细节,冷军作画总喜欢从细节下手渐渐完善整体,而这种特立独行的创作方式其实是他在很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
年轻时学画画,坐在画室后排的冷军常常看不清远处的石膏像,开画前他总要跑到模特跟前仔细端详几分钟,一点点完善细节后,再靠着高度近视的双眼描绘模糊的轮廓。
因为家里穷,没关注过孩子的视力,以至于那时候冷军已经五百度近视还不以为然。
虽然后来家里也给他配了眼镜,他的视力变得清晰,但对冷军来说,已经成型的习惯就没那么好改了,这在多年后也成为他作画的一大特点。
细致对于画家来说是一种追求与要求,但对模特而言,这确实十分痛苦。
大多数模特都和小姜有一样的想法,所以在冷军画肖像的这些年,他所看中的并能坚持下来的模特才是少数。
那些坚持下来的模特要么对美术有热爱,要么对冷军本人足够喜爱,罗敏则是两者兼具。
罗敏生于武汉也长于武汉,从小热爱绘画的她大学读了绘画专业,毕业后按家里的要求到小学做美术老师;
性格内向的罗敏不善言辞,父母一直希望她有稳定的生活,成家后做个贤妻良母。
罗敏不知道这是不是她的追求,但对家人的安排,她从不反抗。
2005年,罗敏工作单位附近来了一个画家,对绘画感兴趣又以绘画为职业的她便前往画室观摩,在这里她遇到了冷军。
那一年冷军正在创作他的第一幅人物像,罗敏远远的坐在他的侧后方,冷军作画的时候她从不打扰,完成这幅画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罗敏就在这里跟着看了一年。
这幅画画完,冷军问她,你愿不愿意做我下一幅画的模特?罗敏激动的答应了。
一天十个小时左右,连续几个月创作,罗敏为了做好模特,辞掉了小学老师的工作,她欣赏这个画家,也很骄傲能成为他笔下的人物。
上百天的接触让这二人之间磨出爱情的火花,虽然他们之间有着18岁的年龄鸿沟,但罗敏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对方,即便父母百般阻挠。
婚后的冷军和之前一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画室里创作,即便有了家有了妻,冷军也没把画画的时间缩减一点。
罗敏知道,当初冷军对绘画的狂热也是吸引她的一处优点,他不可能为了自己收敛对绘画的热爱,但这样的日子能坚持一年两年,却挺不过十年八年。
在冷军还全身心投入绘画之中时,罗敏也在追求她的绘画生涯,在冷军的指导下,她的作画水平大有进步,后来还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
在同一时间轴里,他们各自追求着一致的美术事业却走在不同的路上,从央美毕业后,罗敏开了个人画展,她的作品也深受大众热爱、市场赏识,她从冷军的身后走出来成为独立的个体。
可在2015年,他们也宣布和平分手,因为美术他们走到一起,也因为美术他们分道扬镳。
如今多年过去了,罗敏在美术界也大有所成,冷军更成为中国绘画界的翘楚之一。
创作多年,冷军也在一直调整自己的画法和风格,这使得他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他的作品所出售的价格已经能确保他后半生衣食无忧,可对绘画的热爱却让他不肯停歇。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完——
文|刘春彤
审核|蜉蝣
注:原创首发,抄袭必追究到底!
信源:
百度百科 冷军
2022-09-21 17:31·毒sir财经《画家冷军画了一堆“垃圾”,卖了4370万,放大10倍之后才知其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