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04 16:27
文 | 极客弗雷德
编辑 | 极客弗雷德
“我没舍利子,别烧!”一代高僧星云大师的遗愿与25颗舍利子的意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年,佛教界传来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享誉世界的佛学大师星云,在台湾佛光山安详离世,享年97岁,围绕这位备受尊敬的大师,一场关于舍利子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将佛法、信仰和世俗的种种议论推向了风口浪尖
星云大师,原名李国深,1927年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贫寒家庭,幼年时期的李国深便展现出与佛法的不解之缘,4岁开始吃素,12岁便在南京栖霞山寺剃度出家,法号悟彻,从此踏上了漫漫求佛路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从战乱年代的颠沛流离,到台湾弘法的艰辛历程,再到创办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始终秉持着慈悲济世、普度众生的信念,为无数迷茫的心灵带去了光明和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看透生死的佛学巨匠,却在圆寂后引发了一场关于舍利子的轩然大波,这一切,还要从星云大师生前的遗愿说起
早在2013年,星云大师便预感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他公开发表了《真诚的告白——我最后的话》,这份遗嘱字字恳切,表达了他对身后事的安排
“我一生,别无希望,只希望中华民族能够统一,佛教能够发扬光大,世界能够和平,人心能够向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走后,不设灵堂、不做七七、不放牌位、不要烧纸钱,不做任何供养、追思、赞颂、歌功颂德的事情”
“关于舍利子,我个人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只要写上简单的日期,火化后,骨灰全部撒到宜兰的海边”
这份遗嘱,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仪式,有的只是一位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长者,对这个世界最朴素的眷恋和最真挚的期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云大师的遗愿却在圆寂后遭遇了挑战,佛光山方面表示,在大师的骨灰中发现了大量舍利子,其中包括25颗较大的舍利子,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信徒们纷纷赶往佛光山,只为一睹舍利子的真容,祈求大师的庇佑,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这是佛光山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刻意为之,也有人对舍利子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那么,舍利子究竟是什么?它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神奇吗?星云大师生前为何对舍利子如此排斥?佛光山为何又会违背大师的遗愿,执意宣扬舍利子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舍利子的传说,自古以来便充满了神秘色彩,在佛教典籍中,舍利子被描述为佛陀或高僧圆寂后,遗体火化所留下的结晶体,是佛法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象征
舍利子的形态各异,颜色也各有不同,有的像珍珠般圆润,有的像水晶般晶莹,有的则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据说,舍利子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能够消灾解难、保佑平安
对于舍利子的形成原因,科学界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解释,有人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人体骨骼在高温燃烧后形成的结晶体,也有人认为,这与僧侣长期素食、修行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星云大师生前对舍利子的态度,则更加倾向于理性,他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的存在,不必过度迷信,更不能将其视为衡量一个人修行高低的标准
“我个人觉得,佛教徒对‘舍利子’不必看得太重,也不要过于执着”
“一个佛教徒,在生之日,能够以佛法净化身心,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才是最有意义的舍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云大师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心中对舍利子的迷思,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人间佛教的理念,将佛法融入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为世人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那么,佛光山为何还要违背大师的遗愿,执意宣扬舍利子的存在呢?
或许,对于佛光山的弟子们而言,星云大师的离去,是他们心中无法弥补的伤痛,他们希望通过保留大师的舍利子,来寄托对大师的哀思,传承大师的遗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做法是否真的符合星云大师生前的意愿,是否会将大师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舍利子,作为佛教文化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承载着太多信徒的敬仰和期盼,对于星云大师的弟子而言,这些晶莹剔透的舍利子,或许正是大师一生修行、慈悲为怀的最好见证,也是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
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舍利子的出现,也为这场关于信仰与世俗的讨论增添了更多复杂的声音,有人质疑佛光山此举的动机,认为这是一种对大师遗愿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种借机炒作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了佛教本身,认为舍利子不过是封建迷信的产物,是某些宗教人士用来迷惑信徒、敛财牟利的工具,一时间,各种猜测、议论甚嚣尘上,将原本庄严肃穆的佛教文化推向了舆论的漩涡
面对种种质疑,佛光山方面始终保持着克制和低调,他们解释说,发现舍利子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弟子们在整理大师骨灰时意外发现的
至于为何要违背大师遗愿,对外公布舍利子的存在,佛光山表示,这是为了满足广大信徒的诉求,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瞻仰大师的风采,感受佛法的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非曲直,或许只有当事人心中才最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舍利子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人们对信仰、对生死、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渐空虚,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它能够帮助人们找到生活的方向,获得内心的平静
信仰也需要理性的引导,不能盲目迷信,更不能成为某些人利用的工具,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推动人间佛教,倡导将佛法融入生活,用慈悲和智慧化解人间的苦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反对迷信,反对形式主义,他希望人们能够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谛,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佛陀的教诲
从这个角度来看,舍利子的存在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真正理解星云大师的精神legacy,能否将他的慈悲和智慧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星云大师曾这样教导他的弟子,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句话,他将佛法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言行,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大师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将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回顾这场关于舍利子的风波,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信仰,是心灵的港湾,但不能成为思想的枷锁
传承,是精神的延续,但不能成为形式的束缚
让我们铭记星云大师的教诲,用理性去思考,用行动去证明,让佛法的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灵
你对星云大师的舍利子事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