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1-10-12 12:17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省事怎么做,这是时下人们做事的通用准则。
每个人都在想着一夜暴富,一蹴而就,但世间之事,哪里有如此简单?
想走捷径,是人的本性。
以前上大学是捷径,因为毕业包分配,运气好还能混个公务员的铁饭碗;
以前相亲是捷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太大的差错一辈子也就定了;
以前进工厂是捷径,大锅饭一起吃,员工家属楼一起住,赚得钱也足够温饱;
以前下海做生意是捷径,还记得二十年前,同学他老爹批发服装发财了……
如今,捷径或许还是有的。
但是真正的捷径,是留给精英的,而平头百姓走的捷径,只不过是自作聪明的投机取巧罢了。
比如,喝白茶饼这件事,有没有捷径?
有一部分人觉得,喝一次撬一次太麻烦,干脆把整块白茶饼一次性全部撬开,再存到罐子里密封保存。
这样的做法,看似缩短了喝茶前的准备时间,确为一条捷径。
可事实上,却是走上了一条弯路。
《2》
周末无事,去朋友的工作室喝茶。
坐下以后,朋友从身后的书架上取下了一个茶叶罐,从里面拿出了一片才茶饼上撬下来的寿眉。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把整块寿眉饼一次性全撬好了,放在罐子里面。
美其名曰:方便啊!
的确,这种做法可以省去每次喝白茶饼都要撬茶的步骤,但背后,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和喜欢喝黑茶的朋友接触后,发现他们也有相似的习惯。
其实,无非是把之后几天要喝的茶叶,提前撬好以后存在紫砂罐里,作用是醒茶。
不可置否,熟普压得紧,压得实,撬出来之后如果没有醒过茶,香气和滋味会有所欠缺。
所以,很多茶客选择用紫砂罐进行干醒,或是用第一冲茶汤稍微浸泡一会,让它苏醒。
不过,就白茶而言,它与黑茶不同。
黑茶要杀青,且经过了渥堆的发酵。
并且后期仓储时,黑茶的陈化本身就离不开空气,有了微生物和菌类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转化。
故提前撬饼,存放在紫砂罐中,也有利于渥堆味和仓味适度消散。
然而,白茶的工艺简朴,采用的是萎凋和烘干,主要目的就是让茶叶变得干燥。
成品茶的含水量,必须低于8.5%,才能符合国标中的规定,否则就是不合格的白茶。
由此可见,白茶特别不喜欢潮湿的环境。
茶叶罐本身的密封性就有限,如果将茶饼一次性全部撬开,茶叶容易受潮变质。
不出数月,白茶就会散发出奇怪的味道。
有可能是烟味,也有可能是巧克力味、酸味、霉味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一股被存坏的味道。
不仅如此,白茶饼的汤感也会变薄,变得寡 淡无味,远不如当初那般香清甘活。
有茶友会说,熟普提前撬开醒一段时间更好喝。
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只针对普洱,后发酵的工艺使它具备了这种特性。
适合黑茶的方式,未必适合白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更何况是不同的茶类呢?
《3》
一次性全部撬开白茶饼,不利于保存。
除此外,还会影响到整块白茶饼的陈化进度。
相较于散茶,茶饼的优势之一,便是压饼后拥有了更成熟,更醇厚的风味。
压饼的过程,其实就是破壁的过程。
当细胞壁破裂,细胞液大量溢出后,植物细胞中的果胶物质、可溶性糖等物质析出并附着在了叶表。
伴随着白茶的物质转化,呈现出与散茶截然不同的香气和滋味。
比如,同样是2018年的秋寿眉,一个是散茶,一个是饼茶。
很显然,散茶的香气以药香、竹叶香为主,还夹杂着甜丝丝的花香。
汤水清新、空灵,带着太姥山秋天时夜晚的凉意,冰爽沁凉,余韵悠长。
而饼茶的香气,则是粽叶香、陈香、药香和枣香,相互融合的结果。
茶汤入口后,细滑稠润,丰腴甘甜,层次感极为丰富。
散茶也好,饼茶也罢,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
当然,也有很多茶客是二者都爱,毕竟好茶的香气和滋味都不容错过。
而如果把刚到手的白茶饼,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全部撬开,反而破坏了它的物质转化。
理想状态是,茶叶与茶叶紧紧相依,抱团陈化。
可刚准备以茶饼形态开启转化之旅,尚未开始,就提前结束了。
如果实在觉得麻烦,可以直接买散茶,为什么要买饼茶呢?
不瞒大家说,白茶压饼,也是很费事的。
要蒸软、包揉、压制定型和烘干,每个步骤都要小心细致,才能得到一款松紧适宜的白茶饼。
可这一趟折腾下来,却又被茶友买回家,打回了原形。
不管出于哪种原因,都不值得提倡。
为了不影响后期的储存转化效果,也为了保留下白茶饼的特点,喝多少,撬多少,才是正解。
《4》
撬饼熟练了以后,其实一点都不麻烦。
想喝白茶饼却不会撬,无疑像山珍海味到了嘴边却不知道怎么吃,浪费了美味。
甚至有的茶客,直接徒手掰成两半,让人不得不感叹,大力出奇迹。
还有的茶客,掏出了家里的剪刀、菜刀、老虎钳等,可谓无所不尽其极。
可这些做法,都属于错误操作,不仅会破坏茶叶的条形,变得破碎不堪。
在冲泡的时候,由于碎茶太多的缘故,还会使得内质浸出太快,茶味过浓。
同样一块白茶饼,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拥有不同的命运。
有的人撬饼,总是十分顺利,薄薄的一片,既利于冲泡,也不会出现满杯都是碎茶的情况。
而有的人撬饼,简直是一片狼藉。
叶片四处飞舞不说,撬出来的撬饼厚厚的,冲泡难度极大。
差别,就在于技术。
撬茶饼,首先要准备好一把趁手的茶针或茶刀。
找到茶饼侧面的一个缝隙处,顺着层次,平行刺入,再轻轻抬起,就能轻松得到一块呈薄片状的白茶饼了。
但是,有的茶友喜欢挑战,选择从正面或背面开始撬茶。
然而饼窝恰好是压制后产生的,相对来说比较紧实,从这里开始撬茶,难度大,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喝多少,撬多少。
剩下的部分,依旧用白绵纸原样封存起来,若是打算短期内喝完,用牛皮纸铝膜密封袋存起来即可。
如果想要长期储存,那便依旧要用三层包装法,进行层层密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撬饼的基本原则,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大前提下,尽量保持茶叶的完整,同时轻松省力。
《5》
撬茶饼有捷径吗?
自然是有的。
捷径就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积累,练习,沉淀。
然后,对于每一次的撬饼,寻求优化,校正缺点。
除此之外,都是左道。
那些为了图方便,把白茶饼一次性撬开的人,终究是辜负了好茶。
不仅无法感受饼茶的丰润,也错失了让白茶良好转化的机会。
实在怕麻烦,不想撬饼,真心推荐散茶。
成功需要坚持,需要动脑,还需要坚持动脑。
既能不费心思,又能品味白茶饼的方法,不存在。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