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探索小兴安岭的宝藏世界

发表时间: 2024-05-26 21:28

探索小兴安岭的宝藏世界



文/徐大波 图/网络

伊春地处祖国北部边陲,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不仅有浩瀚无垠的林海,还有无穷无尽的宝藏。


乌伊岭玛瑙

玛瑙被称之为“佛教七宝”之一。

中国的玛瑙产地分南红玛瑙北红玛瑙。南红玛瑙产自云南保山,北红玛瑙产自伊春市乌伊岭镇。因此,乌伊岭被称之为中国“北红玛瑙之乡”。北红玛瑙是一种属于缟玛瑙的纯天然宝石,北红玛瑙绚丽温润、俏色丰富、晶莹剔透。主要包括红、粉红、深红、杏黄、浅绿、淡白等颜色。尤以红色为珍贵,透明至半透明,质地细腻,尤以冰种的北红玛瑙更是极为珍稀。如果把一块天然未经加工的原石称之为“璞玉”的话,那么让其华丽转身,成为炙手可热、爱不释手的工艺品,还需要匠人的精心雕琢,选料后经描稿、规形、剔坯、凿坯、顺型、调俏、修光等工序,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才算完成。有些看似无用的废料,经大师化腐朽为神奇的琢磨,完成的作品十分传神,栩栩如生,价值连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朝阳杨树明就曾点石成金,将一文不值的废料,雕成《红宝书》《战地黄花》《风雪夜归人》等传世之作。

上面三件为王朝阳、杨树明的作品

乌伊岭玛瑙质地纯正,俏色艳丽,尤其是硬度高、密度大、透明度好,同时具备宝石的5大特性,是加工首饰、工艺品、文玩把件的首选用料。乌伊岭现已形成“玛瑙一条街”,前店后厂生产经营模式, 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乌伊岭玛瑙为以水冲玛瑙为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近年来,随着在大型博览会上的惊艳亮相,玛瑙饰品声名远播,极具收藏价值和可观的升值空间。


乌拉嘎狗头金

乌拉嘎镇隶属于伊春市嘉荫县嘉荫古称“佛山”,因于广东省佛山市重名,1955年,遂改称嘉荫。

乌拉嘎鄂伦春语,是高山上的河流意思。乌拉嘎镇盛产黄金的历史悠久,是采、选、冶为一体的大中型黄金矿山。

19世纪末,居住在嘉荫河畔的鄂伦春猎人,在观音山太平沟附近发现金矿。1874年,清政府嘉荫县境内的观音山设置督办衙门,招募人员开采黄金。从河北山东热河诸省破产的农民、太平天国、捻军、及各地会党起义失败人员、囚徒、乞丐、猎人、山林队、江湖术士、侠义壮士等散兵游勇汇集此地淘金,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1889年以后,原本荒凉之地,日渐繁盛,街巷林立,五里长街遍布商号、粮站、客栈、茶楼、酒肆、镖局、烟馆、妓院、赌场、柜房等,人口逾万。淘金人员是由不同群体组成的乌合之众,亡命之徒,打家劫舍;匪盗横行,杀人越货;官绅勾结,沆瀣一气,官吏很难把控驾驭局面,加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采金人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日本侵占东三省期间,大量金矿资源被日寇掠夺。

新中国成立后,乌拉嘎金矿才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年产金量1.2吨。为了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国家成立了武警黄金部队,利用大型采金船采金,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1989年,武警黄金第5支队在作业期间,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大队长程延宽决定让家属上山干活,职工姚鲜的女儿姚金花,被安排看溜槽。一天下午,姚金花正准备收工,看到溜槽里有一块被流水冲下来裹着泥沙的石头,姚金花拾起来刚想扔,发现这个石头个头不大,掂着却很沉,于是用水冲洗,竟然冲出一个金疙瘩,金块重2155.8克,含金量80%,外形酷似中国版图,故被称之为版图金,金块上交国家后,送到北京博物馆珍藏。


桃山玉

铁力市桃山镇,位于小兴安岭南端西麓,是黑龙江省唯一产玉地,处在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带上,这里地质结构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属、非金属矿产品众多,其中尤以“桃山玉”蜚声中外。

桃山玉素有“世外桃源,金玉之地”的美誉,总储量170万立方米。桃山玉石从种类来说属于角闪石类,是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桃玉山新疆和田玉同属一个玉种。桃山玉主要集中在神树和新兴两地,被称为神树玉石矿和新兴玉石矿。

桃山玉是一种硬度和韧度都很高的矿石,它的硬度可达到7.5-8级,仅次于钻石和蓝宝石。桃山玉颜色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白、黄、灰、绿、蓝、紫等多种色调。桃山玉按照颜色和纹理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白玉是桃山玉中最常见的种类,它的颜色纯净洁白,常常被用来做制作高端玉器;黄玉是桃山玉中较为珍惜的一种,黄色温润而不失典雅,常常被用来制作各种吉祥的玉器;灰玉是一种稀有的颜色,灰玉并不纹理清晰,层次分明,但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绿则是桃山玉中最珍贵、最受追捧的,绿玉森林颜色同翡翠一样,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桃山玉除了被制作各种吊坠、挂件、手镯等附加值较高的珠宝首饰,桃山玉同时还兼具观赏性,更适合做大型的摆件,如《花开富贵》《吉祥如意》《蟠桃献寿》等大型雕件。


桫椤

桫椤玉是在伊春地区被发现的蕨类植物化石,主要产自丰林县

桫椤玉则被称之为“植物舍利子”,桫椤玉是距今1.4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蕨类植物化石,大多玉化程度较高,玛瑙质地具有半透明感,属于天然化石类有机宝石

当地人也有将桫椤玉称之为“草化玉”,发现之初被当地石友归于木化石范围,该化石形态多呈现卵形,有的保存有弧形外表和生物表面的沟槽构造,部分有蕨类植物中柱结构,不规则的粗管状、丝管状结构,纹理清晰细腻,有缠绕飘动的韵律。


嘉荫恐龙化石

黑龙江是中俄界江,中方称为黑龙江,俄方称为阿穆尔河。在黑龙江嘉荫段龙骨山,挖掘出土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嘉荫有“恐龙故乡”的美誉。

恐龙生活在距今1.4亿年的侏罗纪至白垩纪年代,那时的嘉荫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雨量充沛,密布的河湖、沼泽为恐龙提供了栖息环境。恐龙主要分两大类:植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恐龙的种类有:满洲龙鸭嘴龙原角龙霸王龙驰龙鲨齿龙、黑龙、卡龙,几乎囊括了迄今为止世界五大洲发现的所有恐龙属种。

嘉荫恐龙博物馆展出一大一小两具母子鸭嘴恐龙骨架,母龙长9.64米,子龙长5.1米,根据骨骼摆布形状,应该是母子相互顾盼,向前奔走的场景,但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母子深埋在地下6500万年,让母子亲情成为永恒。博物馆内有的恐龙体重达几吨,展现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让人近距离的感受这些地球曾经的霸主不可一世的风范。

嘉荫恐龙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化石真骨含量在80%以上,据考古人员测算,嘉荫龙骨山还埋藏着100多具恐龙化石。已经挖掘出土的恐龙化石,其中有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被吉林省博物馆借用展出期间发生火灾烧毁。另外一具恐龙化石骨架,于1902年被俄罗斯非法越境盗走,现陈列在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原苏联地质博物馆。

在恐龙博物馆参观,地下玻璃甬道标志着侏罗纪寒武纪白垩纪等不同年代,每跨越一步走出的都是千万年的岁月,仿佛是从邈远岁月穿越而来,让人感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变化。对嘉荫龙骨山遗址的保护性挖掘,对研究恐龙灭绝,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变迁提供了科学佐证资料。

【作者简介】徐大波,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伊春市人,爱好文学。

编辑/飘飘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