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4 05:27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时间过得真快,上一秒感觉自己还在三伏天中,转眼间就来到了农历八月,今天是9月4日,农历的八月初二,也是进入农历八月的第二天。
八月,是仲秋的开始,它是秋天的第二个月,因其处于秋天月份中间的一个月,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仲秋。古时“中秋”与“仲秋”通用。《尚书·尧典》中提到:“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八月十五为望日,这天是秋夕,八月半也叫中秋节,又因望日的月亮又大又圆,象征着美满团圆,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在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会吃月饼,祭月、赏月、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以此来庆祝阖家团圆的节日。
除了中秋节,八月还有一些其它节日,如:
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节;
八月廿二,燃灯古佛诞辰;
八月廿七,孔子诞辰。
可见,仲秋时期是相当热闹的。不过对于辛苦种植的农民来说,不管节日再热闹,也不如有个好天气好,毕竟眼下马上就要秋收了,农民们还要忙着种白菜、菠菜等各种蔬菜,为过冬做准备。因此古人会观察八月的天气变化,预测接下来的年景如何,比如冬天是冷还是热等,毕竟冬天的冷暖也影响着下一年的收成。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老话叫做:“冷不冷,就看八月初二”,今日八月初二,今年冬天冷到哭吗?今天咱们通过古人留下的农谚来看看八月初二与冬天有啥关系!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八月初二这天出现了下雨的情况,那么预示着冬天的雨雪会比较多,村庄之中,到处都是白皑皑的一片。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冬天雨雪多对农民来说是件好事。雪中含有氮化物等一些营养物质,这种物质对庄稼的生长有利,在施肥中,有些肥料就包含氮化物,等到大雪后被太阳照射融化,这些营养就可以渗透到土中,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等春播时可以加速作物生长。
并且融化后的雪水还能对为农作物提供水分,满足作物春季生长的需求,有利于返青和生长发育。另外,雨雪多还能在农作物上形成一层保温层,减少低温对作物的直接伤害,有助于作物安全越冬。
因此人们才说“瑞雪兆丰年”,冬天的雨就如春天的雨一般重要。不过我们也要注意雪大压棚的情况,在大雪来之前,一定要做加固措施。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二这天刮起了凉爽的秋风,那么预示着寒冬腊月特别冷,人们要穿着厚厚的棉衣过冬。
这种情况一般指的是冷冬了。俗话说:“不冷不热,不成年景”。虽然人们怕冷,但冬天冷对农作物来说是件好事。
一方面,冷冬可以促进养分积累。寒冷的天气可以让农作物进入休眠状态,减少新陈代谢活动,从而保存更多的养分。这些养分在来年春季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将被充分利用,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和高产。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适当的低温胁迫能够激发农作物自身的抗逆机制,产生更多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这些物质不仅提高了作物的营养价值,还增强了作物的口感和风味。
还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冷冬能有效抑制或杀死部分越冬的害虫和病原菌,可以减少春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农民可以少打农药,农作物更健康!
像:八月初二凉飕飕,冷冬时节暖炕头、八月初二天气爽,寒冬腊月雪花扬等说的也都是这种情况。
咱们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冷冬对农作物比较好,不过也提醒大家,冷冬多穿衣,避免冻感冒。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农历八月初二这天的天气温暖,那么预示着冬天不会太冷,是个暖冬。
暖冬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会使干旱加剧,不利于春耕播种。对于冬小麦来说,冬天是小麦休眠的时候,等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小麦会停止生长,营养成分储存在根部,等到春季返青时,再提供足够的养分,但在暖冬年份,植株内的养分无法储存,还会继续旺盛的生长。其次抗寒能力下降,因为温度偏高,小麦生长过旺加之生育进程提前,致使小麦的抗冻性大大降低。冬末春初的“倒春寒”极易使返青后的小麦易受冻害,导致减产。
所以咱们可以知道,暖冬并非好事,只是人们的体感会舒适一些。
今日八月初二,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呢?您觉得老祖宗的农谚还可以预测天气吗?是否有道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