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文明养犬:实践措施与落实方法

发表时间: 2024-12-16 00:58

文明养犬:实践措施与落实方法

【来源:吉林日报】

近年来,随着养犬人越来越多,文明养犬成了社会治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2023年10月,一名两岁多女孩在四川崇州被没有拴绳的烈犬咬伤后送入重症监护室。2024年11月,西安两只大型犬围着一名女子撕咬,所幸该女子最终得以脱险。时下,“宠物热”不断升温,养犬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乐趣,但接踵而至的犬只扰民、伤人等事件频频发生。不文明养犬行为因何屡禁不止?有关部门如何加强监管?怎样牵紧养犬的“文明绳”?近日,记者带着问题对此展开调查。

文明养犬需自律

“这楼道里养狗,味儿太大了!”“她家狗天天叫,尤其是电梯一有动静就叫,影响人休息,整得我总睡不好、头疼。”长春市南关区东四道街周边的小区凉亭是附近居民最喜欢的休闲聊天地方,在这里总能听到很多信息,其中一户居民将狗圈养在楼梯间的事成为大家每次聊天都要吐槽的话题。

“这样的情况持续好几年了,早晚都在叫,很影响人休息,周边邻居也很头疼。”居民魏女士告诉记者,养狗的人住在顶楼,他们把狗圈养在楼梯间,不仅产生异味,频繁的狗叫声更让她感到“神经衰弱”。

住在四楼的居民王琦是一家私人医院的医生,因为工作关系,他一般上二休一,有时候需要上夜班,本打算趁着休息日多睡一会儿,但早上6点多总能听见狗叫声,这让他经常从睡梦中惊醒。

不仅白天吵,夜深时的狗叫声更加明显。王先生说,自己搬来此处已有两三年,刚来的时候,就听说楼梯间有只被圈养的狗,还曾经好奇地上楼看过。“那狗体型老大了,站起来到我腰这儿,只要电梯响或者楼道里有人说话,它就会叫,晚上十一二点还不消停,很影响人休息。我的睡眠不好,长此以往让我感到很焦虑和焦躁。”他说。

他还表示,就此问题,小区居民曾向物业反映,物业也过来劝过,但情况改善了一阵,不久又恢复原样。“我也喜欢动物,并不反对养狗,但是你可以养在自己家里,不能养在公共区域,得顾及别人感受。”

记者了解到,因为住户养狗扰民的事,小区居民还曾闹过矛盾报过警,但噪声扰民这事也没得到彻底解决。“这狗叫声确实大,楼上楼下都能听到,但我们在小区住了好些年了,跟狗主人互相都认识,有时候也不方便说什么。”一位居民说。

“我当初在楼道养狗就已经跟同一层的邻居都打好了招呼,而且我家狗又不咬人,也不在人多的时候下楼活动,因为生病才会频繁叫,不管放家里还是放外面它都吵,那怎么办?我也不可能让它不叫。”狗主人说,他也知道狗长期吠叫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他人,但他只能安抚。“如果叫得实在太大声,我就把它拉到屋里去,这样声音能小点。”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狗叫扰民,遛狗不拴绳、不收拾狗便也是居民们吐槽的热点话题。东四道街与亚泰大街交会处有一处面积不大的绿地广场 ,周围被树木和草丛环绕。天气好的时候,居民们经常在这里休闲锻炼,但这样一座小广场,却成为宠物粪便的集中地 。“我们这儿附近的养狗人都来小广场遛狗,大型狗、小型狗都有,不少人不只没给狗系狗绳,还不给狗收粑粑,树坑里、小路边都遍布着狗粑粑。冬天下雪道滑,我都怕一跤摔到狗粑粑上,太恶心了,谁能管管啊!”

针对种种不文明养犬行为,“谁能管管”道出了众人的呼声。就此问题,一位宠物医生有着自己的见解,“不文明养犬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比如遛狗不拴绳,狗狗有时出于某种应激反应会伤人,有时会和别的狗撕咬在一起,继而引发纠纷。那么到底谁来管?谁来负责?文明养犬不仅仅是遵守法律法规,更是一种社会公德的体现。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加快推进司法解释制定和完善的评判标准,最主要的是养犬人应从根本意识上培养自律的习惯。”

社区物业重督导

在信达万科翡翠学院,16个狗便垃圾箱覆盖了整个小区。袁女士是小区居民,她告诉记者:平日里在小区遛狗时,通常会把狗便扔进专门设置的狗便垃圾箱里。“不只我自己这样做,我们小区里有不少养狗的业主也会将狗便扔进专门的垃圾箱里。一方面,这种狗便垃圾箱很多,走不远就有一个,处理狗便非常方便;另一方面,物业已经专门设置了狗便垃圾箱,咱们只要顺手就能处置,既保持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又不给保洁人员增添负担,这样一举多得多好。而且,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自觉遵守文明养犬规定时,你再视若无睹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记者看到,小区里的狗便垃圾箱虽然不大,但非常便捷,其上半部分是一个拉门,里面放有大小两种规模的拾便袋,下半部分是装置狗便的地方。信达万科翡翠学院的物业工作人员付钰蓉告诉记者,狗便箱没有设置那么大是因为小区保洁看到箱里有垃圾就会随时清理,这样会避免大量粪便聚集产生难闻的气味。谈及设置专门的狗便垃圾箱的初衷,付钰蓉表示,信达万科翡翠学院建于2018年,从建设之初就设置了狗便垃圾箱,这样做不仅是服务意识和服务标准的一种展现,也对文明养犬理念有着更为直观具体的引导作用。

狗便垃圾箱只是物业引导居民文明养犬的途径之一。记者了解到,在不少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会对不拴狗绳遛狗的居民进行劝阻,定期宣传文明养犬规范;一些小区里还设置了文明养犬宣传栏,通过宣传督导,居民们的文明养犬意识有明显提升。

“以前小区里遛狗拴绳的人很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遛狗时都会拴绳,有几次我乘电梯时还看到一对小两口给小狗戴上了专用的口罩,我领着孙女上电梯时,他俩还将狗狗挡在身后的角落里。”家住卫星路附近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社区开展过两次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志愿者送狗绳、送便利袋、发宣传册,向居民科普文明养犬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呼吁居民遛狗时牵好手中“文明绳”,争做合格的“铲屎官”。

记者在大量走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长春市多个街道社区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一位小区保洁人员表示,这种社区物业的宣传督导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他律”作用。“以前小区草坪里四处都是狗便,如今,不少居民随身携带方便袋或专门的拾便器,主动将狗便收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而且绝大多数居民遛狗时都会拴狗绳,有些不拴绳的也会抱着自家小狗。虽然不收狗便的行为还是有,但已经有所改善。”

联合执法促文明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养犬人数在8000万左右,平均每100个人里至少有7人养犬。以此推测,犬只在我国的数量相当可观。这也考验着犬只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文明养犬”的背后,离不开养犬人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更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

为加强养犬管理,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和社会公共秩序,2021年,长春市颁布《长春市养犬管理条例》。该条例实施以来,长春各区、县以及街道、社区积极协调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等部门推动条例贯彻落实,常态化开展宣传,及时制止遛犬不拴绳、携犬只进入公共场所、犬只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

今年9月,在《长春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之际,长春市公安局机动治安支队组织全市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开展主题为“知法守法促和谐 文明养犬树新风”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民警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注射疫苗等养犬常识,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明确禁养犬品种,并在宣传现场帮助群众办理《养犬证》,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场多位养犬市民表示今后一定依法养犬、文明养犬。

近年来,长春市公安局机动治安支队充分发挥《长春市养犬管理条例》的法治引领作用,依法治理、精细管控,不断提升长春市养犬管理的工作水平,增强市民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意识。如今不文明养犬现象明显减少,不文明养犬行为得到有效改善。

文明养犬,需牵起“责任之绳”。协调、统一养犬安全,是社会治理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法治建设应当关注的内容。文明养犬怎样落到实处?根本命题在于加快形成全社会文明养犬治理共识,引导养犬人员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增强自律意识、强化自律行为、规范养犬行为,做文明、自律、尽责的养犬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