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唐朝免费医疗制度深度解析

发表时间: 2024-09-28 00:09

唐朝免费医疗制度深度解析

时至今日,即便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一些疾病高昂的治疗费用仍然是大多数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如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普惠的医疗保障依旧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今月也曾照前人,困扰我们的难题,也同样困扰着古人。

佛教极其盛行的唐朝,佛教的“福田”思想也被社会各界广为接受。‌“福田”思想‌鼓励人们通过行善积德来获得福报。在“福田”思想和僧人的指引下,人们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苦难,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而世人在在患病无助的情况下,也多会求助于佛门。在这种背景下,致力于救助老弱病残的“病坊”便应运而生了。

起初,“病坊”由僧人创办及管理,属于佛教寺院自发创建的慈善机构,政府并不参与管理。病坊会为经济困难的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会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乞儿,为他们提供住所和食物。病坊的经济来源主要为寺庙信徒的物资及财务捐赠。

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就有了类似于“病坊”的慈善机构。《唐高僧传》中就记载了贞观年间的丹阳沙门高僧智严在“病坊”的工作日常:这位高僧曾在病坊与病人同住,他一边为病人讲说佛法,一边照顾病人的起居,甚至会为病人“吮脓”。

1967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91号墓中出土的《贞观十七年八月高昌县勘问来丰患病致死事案卷》中也有类似于“病坊”机构的记载。根据此卷宗记载:一位名叫来丰的唐西州高昌县的“游客”,自来到高昌县的以后就身患重病,但是他无亲无故也没有银两西州县衙派遣了“病坊”的工作人员——何射门陀来照顾他。不幸的是,不久后来丰竟然去世了。因为怀疑是因为何射门陀玩忽职守,对来丰照顾不周,才导致来丰不幸亡故,西州县衙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调查与盘问,并将调查问询经过都记录在册予以保存。由此可以看见,当时的唐朝政府对弱势群体还是十分关注和关怀的,不但对来丰给予主动关怀和救助,而且并没有因为对方只是一个流浪汉就忽视他的死亡。

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朝廷正式设立了“悲田养病坊”这一机构,“悲田”是佛教用语,意思是——对贫困者及动物的施舍。 从名字中我们便可对这一机构的职能了解一二。朝廷还派专员与得道高僧一同管理病坊,同时对病坊给予经济支助,使得病坊不再是单纯的民间慈善机构。

玄宗时期,朝廷加强了对悲田养病坊的管理,不仅派遣专员管理病⁣坊,而且承担了病坊的开销。病坊遍布全国,不仅长安有,即便西域的边远地区也设有病坊。根据《唐天宝年间敦煌郡会计牒》的记载,当时的敦煌郡病坊设置床位5-10张,病坊总资产130贯又72文钱,另有杂‬药950斤用于病坊的日常运营。此外,该病坊还设有食堂灶具、患者的日用品᠎、制药工具等。这些开支均由政府财政承担。

晚唐时期,悲田养病坊及社会救济制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例如,唐懿宗于咸通八年颁布了,对社会弱势群体格外关照的诏书——《疾愈推恩敕》。诏书宣布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因病痛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以及因公受伤不能自理的士兵每人赐予两匹绢作为救济。此外,朝廷还会派专人监管病坊的财务,财务官每三年更换一次。并且还额外赏赐病坊三石到十石不等的米粮。

敦煌石窟的病坊壁画

不得不感叹,早在1000多年的唐朝便会对弱势群体有如此多的体恤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