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0 19:53
1.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世界佛教的集大成者。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2. 少林寺:在河南省郑州市嵩山,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敕建。它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重要,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又因少林功夫名扬天下。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建筑极具特色,2010年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在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寺内建筑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希迁创建寒山寺。历史上寒山寺曾多次毁于火灾,又多次重建。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因唐诗《枫桥夜泊》而声名远扬。
5. 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始建于隋朝,原名“龙藏寺”,宋初改名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内有众多的古代建筑和文物,如摩尼殿、转轮藏、千手千眼观音像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初称阿育王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庙所在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法门寺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以及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200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7.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由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建筑群,距今有1350多年历史,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也是各教派共尊的寺院,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在藏族同胞心中地位至高无上。主殿觉拉康内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成了藏传佛教的圣地。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8.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为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寺占地面积40多亩,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殿阁宏丽,冠绝东南。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10.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占地40万平方米,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不仅是青海地区藏族、蒙古族、土族等信仰藏传佛教信众的圣地,而且在全国及东南亚也享有盛名。塔尔寺的寺院建筑、雕刻以及佛像、佛塔、佛经、供器、法器、曼陀罗、坛城等,把这座佛教名刹装点得富丽堂皇、奥义深邃,其中尤以年代久远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作为东方艺术奇观而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