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天津街头涂鸦艺术的新风尚:新中式风格探秘

发表时间: 2024-06-20 02:00

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排着队陆续走来,执勤人员挥着手引导靠右通行,路灯将通道照得敞亮。通道边,立着老旧斑驳的墙面。

这里是天津河东区李公楼地下通道,并不起眼的城市角落。

然而,墙上色彩鲜艳、个性张扬的画面,给经过的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那是主题各异、笔触不同、风格多样的涂鸦及墙绘。由三条不起眼的小路组成的李公楼地下通道,正在掀起一场城市“街头文化”的风暴,这条地道也被市民及游客戏称为“天津8A景区”。

天津似乎总是以一种离奇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跳水大爷的惊天一跃之后,年轻人在地下通道的野生创作,让人们再次看见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活力。

天津之眼 (图/视觉中国

“野生艺术家”与地下通道

涂鸦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纽约。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上涂鸦文化。涂鸦色彩鲜艳、个性张扬,是一个城市年轻和包容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街头涂鸦,这一曾经被认为破坏市容市貌的街头艺术,逐渐被重新认识和评价。

“涂鸦姐”是李公楼地下通道涂鸦创作发起人之一。这个在社交媒体平台有着霸气网络昵称的22岁女孩,目前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染着彩色长发的她,有着与诸多当代年轻人一样的活力。4月18日,提着喷漆和颜料的她与朋友,看准了李公楼的地下通道。

谈论起最早进行涂鸦创作的尝试,她的语气中流露出可爱的骄傲:“曾和朋友在昆明进行创作,作品大火之后,那块被无数人打卡的墙面都倒塌了。”而后,来到天津上学的她,也开始了在天津城践行自己爱好的涂鸦创作。

据了解,当时的李公楼地下通道内仅有一幅存在了好几年的老旧涂鸦,但李公楼地下通道的灯光、整体格调很符合赛博朋克的调性。“我们最早在红星桥进行创作,但红星桥的空间有限,画满之后,我们看准了李公楼地下通道的灯光条件和视觉美学风格。”

对于涂鸦姐来讲,不同的社会角色因爱好而聚集,这也是她与朋友的写照。就读于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一位同学,是涂鸦姐的好友,也是李公楼地下通道最热门作品之一的共同创作者。涂鸦姐完成画面整体人物的塑造,她的好友负责作品的背景和字体。

没有完美的艺术品,正如在艺术创作中也会遇见波折。

涂鸦姐和朋友的作品完成后,迅速在网络平台走红,吸引了一部分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然而地下通道内聚集了太多人,电车、摩托车通行困难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排除城市内的安全隐患,作品不日即被相关部门用水枪清理。然而,高压水枪难以去除喷漆,作品仍然存在,且持续吸引日漫爱好者及市民打卡。

面对群众的热爱,也考虑到李公楼地下通道内并无大型机动车辆经过,天津市文旅部门立刻联系到了涂鸦姐就读的天津美术学院,并通过辅导员询问她是否可以帮助有关部门画满李公楼地下通道。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无需相关部门的呼吁,在之后的几天内,李公楼地下通道凭借其热度迅速吸引了诸多身怀绝技的创作者。这些创作者出于热爱,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凌晨时分仍在“奋笔疾书”,有些甚至画了个通宵。很快,李公楼地下通道被画满。

据了解,一位以纪念黄家驹为创作主题的创作者,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绘画教育。尽管白天需要上班,他仍坚持在晚上挤出时间来到李公楼地下通道进行创作。即使画工并不成熟,纵使画作后期被更优秀的涂鸦作品覆盖,但这份热爱仍在李公楼地下通道诸多点头之交的创作者心中留下了痕迹。

创作过程中趣事颇多,令“涂鸦姐”感慨的是,在另一幅作品的创作中,她遇见了一位居住在李公楼附近的高龄大爷。虽然作品中的男女主角手牵着手,但原本两个动漫主角最终没能在一起的悲伤动漫格调,被大爷理解成了“幸福的恋爱”。这让她也意识到,每个人对艺术的解读都不同,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欣赏角度。艺术的欣赏,也在那一刻跨越了文化和年龄的界限。

一位在天津就业的调酒师,每晚下班后都会来到李公楼地下通道。他安静地坐在“涂鸦姐”和她的朋友身边,耐心等待着画作的最终完成。作品创作是个枯燥的过程,有了观众,有了陪伴,这幅作品也不再只是笔触下的画,更是诸多不同角色的市民对画作的期许和理解。

(李公楼地下通道内,涂鸦姐及其朋友共同创作的作品。 图/受访者提供)

令人惋惜的是,在5月1日前后,"涂鸦姐”的作品主体遭到了恶意覆盖。同期,也有其他创作者的涂鸦作品陆续遭受破坏。对于这一行为造成的争执,许多涂鸦爱好者均探讨到涂鸦与墙绘的区别。在通俗意义上,涂鸦与墙绘在创作工具上有所区别。涂鸦更多使用喷漆,而墙绘则更多使用传统的绘画工具。

然而,视角转换,无论涂鸦爱好者圈内如何看待争执,对于普通市民及来访游客而言,能够有一片天地欣赏不同创作者的作品,已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当这一文化类型被更多人看到,才会有更多人去深入了解。在小众爱好被广泛传播的当下,更多的包容也能促进小众文化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在李公楼之后,天津也出现了一些别的涂鸦创作区域,许多涂鸦爱好者也开始转移“战场”,试图在城市文明守则的规范下,开拓更多空间满足创作的需求。

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城市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对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人群的接纳和尊重上,更体现在为不同群体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上。

城市包容性的评价标准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从社会包容性来说,包含了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等;从文化包容性来说,也包含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

天津李公楼地道涂鸦作为城市包容性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城市对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的包容和接纳。“野生”艺术家们,不谈年龄、身份,不论涂鸦、墙绘,不分主题、风格,只要有创作的热情,遵守城市文明的守则,均可以在李公楼地下通道进行创作。

这是人与城市之间的友好连接,也是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创作精神的友好交流。回归生活,地下通道中的“野生艺术家”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学生、老师、财务、律师。仅凭一份热爱,大家聚集在原本灰暗的地下通道,共同创造出多彩的城市景观。也正如城市中承担着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共同创造并维护着城市的运转。

大家因热爱而聚集,完成创作后相视一笑,从地下通道回归地上的街道,穿过生活的喧嚣,再次隐入人群。

中国文化也可以涂鸦,那也很酷”

天津并非第一个因城市涂鸦走入大众视野的城市。深圳莲花山公园外、华强北涂鸦墙、梅林绿道涂鸦墙等,年轻的城市,也拥有更包容的文化氛围。深圳力图打造文化之都,也成为了中国最会玩涂鸦的城市。此外还有广州小北地铁站附近涂鸦一条街、O2PARK 创客公园,重庆黄桷坪涂鸦一条街,佛山顺德容桂渔人码头,武汉得胜桥区域涂鸦。

然而,纵观涂鸦画面中的元素,中式元素鲜少出现在各处的涂鸦空间内。其中的缘由不外乎涂鸦文化由欧美兴起,另外大多数人无法区分“涂鸦”与“墙绘”的区别。

但这不代表中式元素不能出现在城市涂鸦、墙绘的作品中。通过壁画的展现形式,李公楼地下通道也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

“我要挑战把敦煌壁画画进李公楼地下通道,画一幅属于我们中国人文化自信的画。”天津地下通道的灯光很亮,这是高高选择在这里进行创作的原因之一。“我看别人都是画动漫和明星,今天不睡觉,我也要把这幅佛像画到壁画上去。”

找到一块空地,在已然大火的李公楼地下通道已经成为一件难事。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高高和另外两位朋友,带着颜料穿梭在人来人往的通道中,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执拗。

提及灵感,高高表示,守护了敦煌一辈子的女性艺术家常丽莎,是她艺术启蒙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将敦煌壁画复刻在李公楼地下通道,是她对这位伟大艺术家的致敬。

几次往返,几番寻找,终于找到一块尚无人创作的空白空间,高高和朋友开始了沉浸式的创作。整整12个小时后,凌晨完成创作的高高和朋友一起放下画笔。

深夜的李公楼地道已无行人,刚下班的外卖小哥拖着疲惫的身体骑着电单车慢慢行驶在地道中观赏着墙壁上的作品。那一刻艺术的欣赏不再局限于“高雅的殿堂”,每一位城市中的人都有享受艺术的权利。

站在远处休息的高高默默注视着,电单车停在了她和朋友刚完工的作品前,外卖小哥正抬头细细欣赏。那一刻,创作带来的身体疲惫并未消失,雅俗共赏的认同感却让一切都变得值得,高高的眼眶湿润了。

(李公楼地下通道内,高高及其团队创作的作品。 图/受访者提供)

“来了就好,越来越好。”一句普陀山佛语被高高用画笔写在了壁画之下。

正如中式元素出现在这条布满涂鸦创作的通道上,中华文化的自信也可以出现在起源于欧美的涂鸦文化中,越来越好。这条地道确实种不出一朵玫瑰,但满眼都是藏在细节和艺术里的浪漫。

在地道的另一边,袁隆平院士与水稻的画像也是无数市民、游客观光拍照的点位。青年对做出巨大社会贡献者的真诚怀念,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展现出有别于海外涂鸦文化的精神内涵。

不论中式元素还是欧美、日韩元素,不改初心的艺术家们在通道中肆意创作。艺术的包容性很高,正如天津这座城市对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展现出自己的温柔。

共同守护被照亮的墙面

清洁人员提着水桶和工具,站在矮矮的椅子上伸手探向李公楼地下通道墙壁的上方。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并不是在清理被涂鸦的墙面。

白日,通道内的路灯因来往车辆和行人众多,蒙上灰尘。凌晨,清洁工人擦拭完路灯外壳,满意地看着被重新被照亮的墙面,又悄悄带着工具隐没在城市漆黑的夜里。

这条地下通道正被许多人珍惜着,共同守护着。

正如许多海外涂鸦文化盛行的城市提供的经验,涂鸦作品的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清理和保护。

此外,一些涂鸦作品可能存在不良内容或安全隐患,相关部门也在持续加强监管和管理。因此,国内城市涂鸦爱好者通常都有很重的“偷感”(网络词汇,即偷偷做某件事的内心不安的感觉)。没有合适的场地、对城市文明准则难以把握,也是如今许多涂鸦爱好者面临的困境。

天津在李公楼地下通道涂鸦墙壁走红之后的默默守护,也打动了许多市民朋友。“去年跳水大爷给大家带来欢乐,如今,在全国很多城市取缔涂鸦空间的情况下,天津又一次展现了它的包容。”受访的天津市民表示。

天津的经验是,加强涂鸦艺术的教育和推广,建立涂鸦艺术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涂鸦活动的范围,加强对涂鸦活动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城市内涂鸦活动的安全、有序;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立涂鸦墙、举办涂鸦比赛等方式,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涂鸦创作活动,提高市民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

“正是这些艺术创作者们赋予这昏暗地下通道以阳光,在这冰冷的石块上展现出活力,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了趣味和色彩。”天津市民在李公楼地下通道的相关短视频下留言。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源自草根的文化形式,有着无拘无束的率性,有着市井江湖的不羁,城市内老旧空间的颓败气息和缤纷绚烂的青春色彩形成鲜明对比,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城市由无数平凡但不普通的个体组成,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城市文明准则的框架下焕发出多姿多彩的活力,也为城市的文化景观增添无限魅力。城市对不同个体、不同文化的包容,也在画笔下、墙壁间,闪烁出人文关怀的光芒。

(南方周末实习生黎晓柔,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特约研究员 李婧

责编 戴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