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1 04:00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9月11日,这天是传统文化中的元成节,由于是:甲辰年 癸酉月 戊寅日,所以这天也是六戊日之一,还是十二建除中的执日。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老话叫做:“冷不冷,就看八月初九”,意思是说,八月初九这天可以预测冬天的冷暖情况,今日八月初九,今年冬天冷到哭吗?咱们一起看看!
八月初九“元成节”:元成节起源于宋代,特别是与宋徽宗时期有关。《宋史·礼志》中有记载:“政和三年,以八月九日青华帝君生辰为元成节。”这一节日与道教中的青华帝君(即太乙救苦天尊)有关,在传统文化中,据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在八月初八功德圆满,初九来人世间走一趟,所以民间将八月初九叫做“元成节”,也叫做“大清明”。
元成节是古代的重要祈福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们会进行祭祀活动,以祈福平安、消灾解难。这一节日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平安健康的期盼,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像在宋代的时候,元成节还是官方的休假日。
在古代,古人以农业为生,有一个好天气对庄稼的生长尤为重要,但古代没有天气预报,想要知晓天气,还需自身观察,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人们发现,八月初九这天的天气可以预测冬天的冷暖,而天气冷暖对庄稼的生长尤为重要。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冷不冷,就看八月初九”,今日八月初九,今年冬天冷到哭吗?咱们看看农谚咋说。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八月初九这天下起了雨,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三九、四九”雪量非常大。
“三九、四九冰上走”,“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和四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阶段,而三九、四九雪满天则意味着这个时期不仅冷,还雪量多。那么这种情况对农业有什么好处呢?
老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天雪多是好事,雪中含有氮化物,等雪融化后,雪水融入土中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对麦子的生长来说是好事。并且雪多就像被子一样,覆盖在田地上,可以起到保温作用,能够防止冻害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是件好事,“瑞雪兆丰年”,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预示着将会是一个丰收年。
像农谚:“初九秋雨凉初透,冬来冰雪封门路”这个农谚的意思说的也是如此。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九这天是大晴天,还是一个暖洋洋的天气,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来年会有倒春寒。
倒春寒一般发生在春季后期,这个时候许多作物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气温骤降会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可能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
并且若是出现倒春寒,气温可能降至作物所能承受的低温极限以下,导致作物遭受冻害。对于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可能会出现烂种现象;对于已经出土的幼苗,则可能大量被冻死。
这种情况对小麦的影响尤为重大,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小麦容易遭受冻害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同时倒春寒还可能加重小麦的病虫害问题,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对于杏、樱桃、苹果、梨、猕猴桃等开花较早的果树来说,倒春寒的伤害也非常明显。低温可能导致花朵受损影响授粉和座果率,从而降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九这天是晴天但没有云,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看,预示着是冷冬。
俗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冷冬对农作物来说是好情况,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低温可以促使作物积累更多的糖分和风味物质,使口感更加甜美。比如,寒冷的天气会减缓水果的生长速度,延长其成熟时间,从而积累更多的糖分和风味物质。并且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农民可以少花时间喷洒农药,农作物也更健康!
不过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就需要多注意了,冷冬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是挑战,低温环境下很容易生病,一定要多穿衣服,避免受寒,也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九这天下雨,预示着农历九月的雨水会比较多,导致人们的衣服总是湿漉漉的。
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雨水多说明天气会越来越冷,也会有寒潮到来,农历九月阴雨天多,预示着冷冬会来的早些,这就使得晚稻容易遭受冻害,从而减产。此时也是麦子的播种期,多雨,就会导致麦苗沤根,麦苗会出现苗不奇的情况。
总结:“冷不冷,就看八月初九”,今日八月初九,今年冬天冷到哭吗?咱们根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八月初九下雨,预示着冬天降雪量多;如果八月初九天气暖和,预示着会有倒春寒;如果农历八月初九晴天且无云,预示着是“冷冬”,如果农历八月初九这天下起了雨,预示着农历九月多阴雨天。
不过现在更多的人们会根据天气预报来看天气,毕竟准确率更高,所以您觉得老祖宗们留下的农谚还有参考的价值吗?您认为农谚还说的准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留言讨论!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九,我们这里是大晴天,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