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石品鉴网

直播间里的500元白毫银针新茶,我是不是赚了?

发表时间: 2023-03-20 09:43

直播间里的500元白毫银针新茶,我是不是赚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近期遇到一条颇具信息量的消息。

有位新茶友咨询,他在某个直播间看到,白毫银针的价格能优惠到只卖500块一斤!

不过,这么便宜的银针,是真是假呢?

看到这,没有急于回答。

现在,哪怕是福鼎低海拔的茶园,也刚开采没多久。

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做到新茶上市,明显不是福鼎本地的银针。

另外,从对方给出的价位看,也明显有假。

500一斤的银针,说句实在话,连请人采茶的工价都不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天下更是没有亏本的买卖。

如此远远低于市场行情的“白毫银针”,显然有猫腻。

《2》

白毫银针的价格贵,存在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

它需要动用数万颗茶芽才能制出一斤成品。

平均下来,要采够5斤左右的茶青,才能做出1斤成品茶。

而在春茶季里,采够这5斤白毫银针的茶青⁠,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

因为采茶芽,仅限人工采摘。

人手采茶,才能确保娇嫩的茶青免受损伤,确保完整。

要不然一刀切,直接拦腰截断。

那些只剩半截的茶芽,不仅卖相不佳,还会影响后期的萎凋与干燥!

再说了,春季到了,茶树发新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但茶树发芽方向,却不是统一的。

包括茶树顶端发芽、侧枝出芽、以及部分被叶片挡住的腋芽等。

这决定了采茶时,颇为耗费眼力。

采茶时,要提前瞄准目标,才能顺利采下完整又漂亮的芽头。

《3》

开篇已经提了,做白毫银针,平均要5斤茶青出一斤成品。

但采茶时,就算上午工作,下午也工作。

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去采摘。

中午休息时,仅是在茶园边上吃点干粮,喝点热水,补充能量。

采一整天,每人每天能顺利采下3-4斤茶青,已经很不容易。

因为,采茶的效率受限于诸多因素限制。

比如,茶⁨芽大小不同。

受到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茶树新生芽头,大小有别。

举个例子 ,将云南大叶种的茶芽采下来,制成月光白(按照白茶国标,并非白毫银针)。

论采茶过程,月光白的茶芽,芽身弯曲,个头偏大,整体要比采福鼎大白茶的芽头要轻松一些。

因为前者的茶芽个头更大,更壮硕。

同样采3斤茶青,采茶所需人工与时间,不是一回事。

像剥瓜子仁,大颗粒的瓜子,果仁剥起来肯定要更轻松。

比如,天气影响。

上茶山采茶,纯属户外工作。

受限于“十不采”的要求,假设当天请了10位采茶工去采茶,但上午刚采了半天茶后。

一到午后,天色转阴,迎接着下起大雨。

下雨天出不了工,只能白白耽搁。

比如,茶树发芽密度影响。

每年春茶季,刚开始开采的那几天。

很多茶树枝梢间的新芽,萌发状态不一,只有少部分能达到茶芽饱满的适采状态。

遇到茶树发芽不密,稀稀疏疏的情况,采茶时需要“挑着采”。

采下这枝丫的两、三颗肥芽后,还得再往前看,仔细用目光找寻才能继续采摘。

这样一来,同样采一斤茶,难度会更高。

又比如,茶园管理方式影响。

台地茶的采茶,因为茶树经过修剪,种植成规模集中,相对容易一些。

到了抛荒茶园,茶树们没有修剪,长得很高。

许多高处的芽头,需要压枝采。

即,将枝条压低,才能顺利采下。

如果是藏在深山的荒野茶,分布零零散散。

找到熟悉山路的人带路进山后,荒野茶树与松木、芒草、不知名的灌木杂草混生,采茶时很费劲。

且由于荒野茶树分布零散,不成规模。

刚采完这一片,又要转移阵地,再徒步走到下一片才能继续采茶。

采一天茶,光是耗费在脚程的时间就不少。

这样的采茶成本,决定了荒野银针的价格不会便宜!

《4》‎

亲自去茶山体验一番后,你会发现,采茶是一件很辛苦的户外工作,很考验耐力。

尤其是采银针的时节,还处于早春。

春寒料峭,赶上倒春寒时,更是冷飕飕的。

风一吹,冷得冻人。

站在茶园里,忍受着寒风,伸着手,弯着腰,不断采茶。

一连工作好几个小时后,累到腰酸、腿疼、手酸,不可避免。

由于是户外工作,风吹、日晒、蚊虫干扰、树枝划伤、忍受饥饿等情形,在所难免。

如果没有一定压力,很难坚持下来。

网络上看到的那些,少女采茶、美女采茶、小姐姐采茶的美照,基本是摆拍宣传罢了。

真正到了茶山,你会发现参与采茶的主力,绝大多数是双手粗糙的阿姨与叔叔。

虽然这些年,白茶的行情变好。

由于白毫银针的茶青价高,能吸引来部分年轻一代的采茶群体。

但占据采茶主力的,依旧是朴素的劳动者,并非衣着光鲜,浓妆艳抹的摆拍一族!

考虑到采茶不易,春茶季请人采茶,以今时今日的用工行情,工价不会太低。

平均下来请人采一整天茶,包吃饭,工价要到300一天也算常事。

最后,再来算一笔经济账。

请人采一天茶,每人每天未必能保质保量,采下完整5斤白毫银针的茶青。

所以,最终成品只卖500块的白毫银针,连采茶工的人工支出都做不到平账,不论怎么说都不现实!

《5》

白毫银针的制茶成本,不止是采茶工费。

还包括很多项目的开支。

茶园管理,需要成本。

从买入茶树幼苗,到种植管理,定期修剪,巡山管理等,都需要耗费时间成本与精力。

如果不是自家茶山,而是到外面收入茶青加工,那么,买茶青的成品也不会低。

将茶青运送到茶厂加工后,也要面临制茶成本。

熟悉白毫银针的茶客都知道,白毫银针的芽头是独特‍的逐层包裹结构。

高山银针的芽头,里里外外加起来,共有5-7层白毫。

类似吃竹笋时,需要逐层剥开,才能取出娇嫩的笋芯。

加工银针时,要想做到尽量不破坏好茶内在的天然养分风味,同时还要做到里里外外烘干,非常考验制茶功力。

按相熟的茶农调侃,入行没有超过5年,都不敢上手做银针。

一旦技术不到家,要么是将芽头表层烘干,但内在没有顺利烘透。

要么是里外全部烘干,但外层出现烤焦痕迹。

要想两头兼顾,很难。

这样的制茶难度,决定白毫银针的制茶成本,也不会便宜。

从萎凋、到烘干,再到后期拣剔,全程都要耗费不少人力。

算下来,烘干到位的白毫银针,哪怕是普通的新茶,平均市场价也要以千元为单位。

高山银针、头采米针、有机银针、抛荒银针、荒野银针等情形,价格又要根据具体情况,略微上浮。

《6》

最后,白毫银针的制茶成本,远不止这些。

除了采茶工的工资、茶园管理成本、茶厂维护成本、请制茶师的费用。

还要算上包装费用、运输费用、以及规范仓储支出等。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促销优惠之后只要500一斤的“白毫银针”,真实来源难以考究。

是福鼎银针的概率,极低。

茶叶实物是否标准的粗壮饱满、白毫密披的茶芽?难说。

是否存在工艺缺陷?待定。

是不是一早就存坏变质,才会拿出来促销?也存在这个可能性。

不论怎么说,事出无常必有妖。

为避免踩坑被骗,这样的低价银针,敬而远之为好!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今年的白毫银针,一年的白毫银针,三年的白毫银针,香气会变吗?

白马非马,白毫银针非白毫银针,真正的白毫银针是不舍得抽针的

白毫银针的新茶花香、毫香,那老白毫银针的香气是以花香为主的?

什么?冲泡白茶时,新白毫银针投茶8克,老白毫银针投茶5克?

老白毫银针的醇厚与新白毫银针的鲜丽,所需的只是陈化的时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